(02)2299-1566

首頁 >即時新聞 >房地新聞 >三年多只拆16家農地工廠 第二波也難產

房地新聞
[ 2019-10-08 ]

字體大小調整

三年多只拆16家農地工廠 第二波也難產

收藏

列印

  農委會統計,全台有超過一點三萬公頃農地被工廠占據,嚴重汙染土壤及水質,產生食安隱憂。蔡政府上台後承諾新建農地工廠「即報即拆」,但三年多來只拆除十六家就沒下文,說好的第二波名單也「難產」;今年更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,為農地工廠「續命」廿年。

  過去既存的農地工廠,在二○○八年前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的低汙染農地工廠,根據新版工輔法,須於兩年內納管、十年內取得特定工廠登記,特定工廠登記修法後廿年失效。中高汙染則要輔導遷廠、關廠或轉型。

  至於上任後新增的農地工廠,蔡政府雖高喊「即報即拆」,但僅二○一七年公告第一波名單,且僅十七家,其中一家被認定為農舍不予處理,其他十六家雖陸續好不容易拆除,但農委會對第二波名單說法一變再變,二○一七年十一月、二○一八年一月及四月,三度承諾將提出第二波名單,初期推託正在盤點衛星圖資,後改稱由工輔法處理,外界多次催促仍未公布。

 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,若公布所謂的第二波名單,是否意味其他農地工廠不用公布?現在應直接透過工輔法處理,「管制範圍更大更有力,可避免農地一滴一滴流失」。工輔法剛通過,仍在走程序,但未來正式執行後,只要地方不拆違建,經濟部就可直接斷水斷電,這比第二波名單更有意義。

  此外,農委會二○一七年十月曾經規畫「生態補償金」,當農地違建長期群聚致嚴重汙染、無法回復的農地,可繳交一筆金額就地解編,誇口「不讓農地白白流失」,但兩年過去仍未端出具體措施。陳吉仲說,已研擬透過工輔法子法訂定相關內容,屆時會與經濟部討論,堅持農委會立場。

資料來源:聯合報 2019.10.08
【記者吳姿賢/台北報導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