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02)2299-1566

首頁 >即時新聞 >房地新聞 >全國國土計畫意見交流高峰會 農地劃多劃少成焦點

房地新聞
[ 2018-04-16 ]

字體大小調整

全國國土計畫意見交流高峰會 農地劃多劃少成焦點

收藏

列印

全國國土計畫意見交流高峰會 農地劃多劃少成焦點
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 2018.04.16

  全國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,接下來縣市國土計畫也必須在兩年內規劃完成並公告實施。為此,內政部營建署12日舉辦「全國國土計畫意見交流高峰會」,盼與各界有更多討論交流,提供縣市政府著手下階段工作的參考。

  內政部營建署長吳欣修致詞表示,全國國土計畫是國土利用的指導和定位,也是思考國土規劃非常好的工具,接下來秉持地方自治精神,將縣市國土計畫的規劃權下放地方,就是讓地方政府繼續與各界理性對話,不斷理性思考如何讓國土計畫與在地實際需求做緊密的結合。

  吳欣修說,下放給縣市國土計畫的彈性規劃權,縣市必須理性思考成長管理,最終內政部也會做最後把關。

農地劃太多?農業縣市反彈 NGO擔心不夠

  高峰會討論的首要議題就是農地。營建署表示,之前提出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時,曾引發中南部縣市首長強烈反對,像屏東縣被劃設8萬公頃農地,新北市只有0.6萬公頃,屏東縣長潘孟安認為無法認同。雲林縣長李進勇也認為,若按人口數計算,在糧食自給率的安全範圍內,平均每人約0.033公頃,雲林縣頂多負擔2萬多公頃,卻被劃設7.75萬公頃,呼籲中央要留給雲林縣發展產業的空間。

  不過,NGO依據農委會的盤查資料表示,全國可供糧食生產的農地只剩68萬公頃,低於區域計畫訂定全國供應糧食生產農地需求總量的74萬至81萬公頃,且其中還有10萬5千公頃農地非農用,實際耕地更少。因此,農地總量如何決定、是否影響地方發展,成了國土計畫的重要議題。

營建署:全國供糧農地總量74至81萬公頃

  營建署說,依照國土計畫法揭櫫的「確保國內糧食安全」基本原則,全國國土計畫訂定全國供應糧食生產的農地需求總量為74萬至81萬公頃,並提出未來縣市政府農地維護三步驟:

一. 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前提:在74萬至81萬公頃農地需求總量的目標值下,不只是耕  地,全國「農漁牧一級產業糧食生產土地」都應該積極保留,包含糧食作物、飼  料作物、畜牧、畜禽、養殖等生產土地。

二. 以既有農地資源為基礎:農地並不是重新劃設,未來縣市應該以既有區域計畫法  或都市計畫法劃設農業區為基礎,積極維護農地品質及數量。

三. 以未來發展需求為考量:地方政府如果有產業發展等具體開發利用計畫,不得不  使用農地時,應該避免使用優良農地,且區位應儘量鄰近城鄉發展地區;且縣市  政府應該循序提出具體開發計畫,以有計畫釋出可發展土地。

林國慶:重要糧食區不願承擔農地,是一大警訊

  在農地總量爭議上,林國慶認為,農地空間品質的維護是維護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,至於台灣農地到底需要多少?是界定在台灣不進口糧食時,自有的耕地需要多少才能自給自足。全國國土計畫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,把農地總量訂在74萬至81萬公頃的目標,但這個目標必須嚴格管控才能達成。

  林國慶說,按照農委會盤查的資料,台灣有79萬公頃可耕地,但實際上供農業使用的只剩下68萬公頃,這當中的落差來自農地被變更使用,像是合法農舍及違章工廠等建築,這是耕地的危機。

  另外,對於農業大縣反彈農地被劃太多,認為侷限當地發展,林國慶表示,這樣的說法來自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,老實說是個警訊,他們不是不願承擔糧食責任,而是認為不公平。那麼國土計畫要如何符合公平正義?讓他們樂意承擔?目前國土計畫裡尚未對此有進一步的具體規畫,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。

  至於農地上的違章工廠,該怎麼處理才能恢復農地的永續經營?林國慶認為很重要的關鍵是不能讓違法的人,變成最大的受益者,即使有回饋、罰款,如何拿捏公平正義的原則,也相當重要。

林正錺:只有安全糧食問題 沒有糧食安全問題

  中興大學土壤研究所教授林正錺認為,農地多寡與縣市發展的好壞不一定有絕對關聯,對於農地多的農業大縣應該要「認命」,所謂認命不是消極,而是重新盤點擁有的土地資源,進而重新定位、好好發揮。

  林正錺表示,事實上農業能發展的空間絕對比想像的多,好比河川區裡種滿了西瓜,這些農林漁牧用地零零總總加起來可能超過一百萬公頃,所以看來目前沒有缺乏糧食的問題,而是糧食是否衛生的安全問題。

農地違章工廠 新增、零星者拆除 群聚者輔導

  營建署表示,根據農委會農地盤查成果,農地違章工廠約1萬4000公頃,如何面對及輔導,成為民眾關心與政府待解難題。對此,中央已擬定行動方案,針對105年5月20日後新增的零星違規工廠,採施工中即報即拆、已完工處連續罰辦理,遏止零星、新增違規工廠破壞農業環境。

  至於已形成產業聚落者,採取務實輔導,在全國國土計畫中保留規劃彈性,在不影響國土保育、全國糧食安全等原則下,經縣市政府評估具可行性者,得劃設為適當功能分區並輔導其合法化,但其開發利用應依法繳交生態補償回饋、國土保育費及影響費等,並非就地解編。

  既存未登記工廠聚落或與在地產業鏈結程度高,符合中央或地方產業發展需求,經評估具有優先輔導合法必要者,得劃設適當國土功能分區分類。

  台北大學不動產及城鄉環境系教授詹士樑認為,已群聚的農地違章工廠要回復農地使用相當困難,政府的處理策略是對的,至於如何讓違章工廠的外部成本內部化,須進一步設計。在農地總量方面,他提醒,農業生產相當脆弱,面對氣候變遷,國土計畫應把農業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設計進去,給縣市參考的依據,才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務實作法。

葉佳宗:並非農地劃太多 而是城鄉發展土地劃太少

  「農地劃太多?這是假議題。」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葉佳宗指出,不是農地劃太多發展受限,而是城鄉發展土地劃太少,所以產業發展受到限制,一些農業大縣的縣長覺得農業不重要,要發展產業、工業的用地不夠,但事實上,地方的城鄉發展率現在只有三、四成,看不出未來發展潛力,所以要精準定位、畫設城鄉發展區是困難的。

  「農地沒有畫太多,其實是畫太少。」葉佳宗表示,全國國土計畫農地總量設在74萬至81萬公頃,如果仔細去看這些農地在哪,就會發現其實農地劃太少,真正可以耕種的、位於平原上的農地,只剩40萬公頃,其餘30萬公頃都在山坡地上,有些還跟國土保育區重疊,「根本劃太少農地,但大家又覺得受到限制,問題在於農業政策沒說清楚」,未來這些土地要怎麼管、怎麼用、會有什麼政策都要說清楚。

  針對農地違章工廠,葉佳宗也認為群聚的工廠就算拆了,土地也不健康、不安全,種東西沒人敢吃,與其如此,又何必拆?

城鄉發展分署:先守住農地,如何經營有賴農業主管機關

 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長陳繼鳴回應,全國國土計畫是在一個願景下去做,它是個計畫法,很多執行面是要跟不同主管機關跟法律扣合,現在起碼守住農地,至於要種什麼作物或是怎麼經營,就有賴農業主管機關。

【文/楊雅雯提供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