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新聞
[ 2018-11-26 ]
全台工業地有2.1萬公頃 為何業者還是喊缺廠缺地?
全台工業地有2.1萬公頃 為何業者還是喊缺廠缺地?
 
資料來源:鏡週刊 2018.11.26

  據內政部統計,全台工業土地共2.1萬公頃,但符合台商需求的卻少之又少,熱門的北台灣工業區土地變得奇貨可居,就算有錢也買不到,南部的工業用地也炙手可熱。

  本土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,日前宣布3年內投資100億元在高雄設廠,並以7.9億元買下高雄大發工業區約6,300坪土地,興建約1.6萬坪全新廠區,用來生產取代日廠村田製作所的中大尺寸高容質電容等高單價品項,「我們在大發工業區本來就有設廠,這次買的土地恰好是地主願意出售,加上鄰近原有廠區,完全符合需求。」國巨主管透露。

  但也並非回台擴產的業者都順利找到地,網通大廠智邦眼看桃園以北的工業區地價全超出預算,只好轉往中南部尋地,至今仍未找到落腳處。「這些企業多在北台灣設廠,後來因為大陸土地及人工成本便宜選擇西進,10幾、20年後要再回台設廠,自家周邊地價早就漲了好幾番。」業內人士不諱言地說。

  因這波返台搶地的台商,手上握有不少急單,買舊廠選項優於買地蓋廠,「從廠房設計、興建到跑照,至少1年半才能完工使用,無法應付現有訂單。」外資商仲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丁玟甄分析。再來,新廠地點不能離總部太遠,「他們對於產業聚集及靠近總部這件事非常在意,30分鐘車程是極限,這樣有利於相關人員的調動安排,例如廠務、工程師或作業人員等人員調動都是比較機動的。」

  台商急於回台蓋廠,賣方趁機提高價格。就有仲介對本刊透露:「有客戶出價每坪50萬元要買土城工業區土地也買不到,因為地主開價早就來到60萬元,但回台設廠的企業,就是要躲避美國至少10%的關稅,若是土地購買成本太高,政府又沒有相關配套措施,他們也就乾脆不回來了。」

  「可以發現這波真正買地的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廠,小廠還是不敢出手,因為符合需求的土地難尋,地價也超出預算太多。」業內人士分析。

  貿易戰帶動台商回流潮,先不談缺電、缺水、缺工問題,光是第一關土地就讓不少業者打退堂鼓。業界都期待政府正視問題核心,拿出魄力提出配套,才能成為台商征戰全球的後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