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針對各國祭出的對等關稅政策,即將於8月1日上路。美媒《CNN》分析,美國總統川普勢必得在此之前針對貿易政策做出三項重大決策,包括是否調高普遍關稅、是否對進口藥品課徵高額稅率,以及是否讓新一波大規模關稅如期上路。這些政策不僅攸關美國內需與物價,也勢必牽動全球經濟走向。
*重大決定一:普遍關稅擬升至15%
川普政府今年4月2日宣布10%的「普遍關稅」政策後,目前正考慮進一步調高至15%。川普近日已向逾十國領袖致函,設定新的關稅稅率,預計8月1日生效。川普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態,「將讓所有國家繳交15%或20%的關稅」,顯示新一波關稅政策態勢明確。
多項近期的雙邊貿易協議,包含與日本、印尼、越南及菲律賓簽署的協議中,關稅水準皆達或高於15%,連歐盟也被傳出將與美國達成以15%作為基準的新關稅協議。市場因此預期15%將成為新的「最低」普遍稅率。
財經顧問布克瓦(Peter Boockvar)估算,美國每年進口商品總額達3.3兆美元,扣除來自加拿大與墨西哥的4000億美元免稅額後,約2.9兆美元將適用新稅率,意味美國企業與消費者將額外負擔4350億美元稅金,相當於美國企業每年繳納公司稅總額的九成。
耶魯大學研究指出,川普上任後已將平均進口稅率從約2%拉高至18%,為1934年以來最高,使美國家庭平均每年支出增加2400美元。若普遍關稅進一步調升,勢將加重消費者負擔。
*重大決定二:藥品關稅恐高達200%
川普也計劃對在美國境外生產的藥品課徵關稅,並曾於7月8日表態將對進口藥品課以200%重稅,但可能會給藥廠一段過渡期,以因應生產線遷回美國所需時間。
不過,目前白宮尚未公布具體藥品清單、關稅稅率細節或實施時程。川普政府已於4月中旬展開對藥品進口的調查,企圖以「國安考量」為由,支持擴大美國本土藥品生產,以降低對外依存。
業界與病患權益團體對此憂心忡忡,認為關稅不僅將導致藥價上漲,還可能加劇藥品短缺。儘管包括阿斯特捷利康(AstraZeneca)在內的部分藥廠近期宣布擴建美國產線,但許多計畫早在川普上任前即已啟動,且無法完全取代目前的進口量,實質成效仍有待觀察。
*重大決定三:新關稅政策是否如期上路?
川普仍須最終決定是否讓本輪新關稅在8月1日如期生效,或再次延後。自從美國4月2日啟動對等關稅後,市場迅速重挫,一度逼近熊市,直到川普在幕僚建議下放緩關稅攻勢,市場才逐步回穩。
然而,隨著近期川普與多國陸續簽訂新貿易協議,包括中國、日本,使市場恢復部分信心。投資界甚至出現「TACO」(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,川普總會退縮)一詞,認為川普關鍵時刻多次選擇妥協,不致釀成全面衝突。
不過,美股目前再創新高、債券市場也持穩,川普這次未必再有「退縮」的誘因。瑞銀投資機構分析認為,白宮雖仍可能對如巴西等具爭議的國家關稅採取保留態度,但核心貿易夥伴如日本、美國企業與消費者仍將是川普關稅政策考量的關鍵因素。

▲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,將影響8月以後美國與全球的經濟。(圖/路透)
資料來源:ETtoday 2025.07.25
【記者羅翊宬/綜合報導】